首页 >健康资讯 > 社会资讯 >

讨好型人格,就是在不断杀死真实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2-02-09 16:15:07

做一个讨好者,就是在不断杀死真实的自己

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女士指出,人际关系模式有五种类型:分别是讨好型(都是我的错)、指责型(都是你的错)、超理智型(缺乏情感)、打岔型(混乱行为)、表里如一型(自我与情景和谐)。前四种类型的人在抱怨自己和怪罪他人之间摇摆,在人际交往里无法达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它们共同的成长目标是第五种表里如一型。

这篇文章主要谈讨好型。

具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考虑别人的感受远超于考虑自己的感受。尽一切努力让别人开心,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满足了别人需求,得到肯定,讨好者情绪高涨,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如果被他人批评斥责,讨好者情绪低落,抑郁乏力,干什么都没劲,恨不得退行到婴儿时代,蜷缩在母亲怀中,不用再面对这个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讨好他人的行为,或许是为了某种利益,或许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这很正常。讨好者的问题在于,讨好行为过于绝对化,和他人的交际模式被锁在这一僵化的模式中,除了不断讨好别人,找不到其他的社交方式。

把别人的需求看得过高,奉为圭臬,把自己的需求看得过低,任意践踏。自己心情被别人的需求牵着鼻子,情绪的开关在别人手上。

他们需要别人的认可,又被别人的认可控制,就像只能吃鱼饵为生的鱼,不吃就要饿死,吃的话又可能被钓走,成为他人的腹中餐。

在讨好者的内心,居住着一个脆弱的小孩。他很少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需要不断付出,不断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才能得到一点点肯定。稍微做错一点,甚至没做错,只是不够好,就遭遇到父母的责备、打骂、贬低,仿佛他是世界上最没用的孩子。

父母不爱他这个人,只爱他做出来让父母满意的行为,只爱他表现出来的乖巧懂事,只爱他的服从孝顺。如果这个脆弱小孩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事物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待父母的命令不再那么言听计从,控制欲强的父母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对付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一个字,打,狠狠的打。

打还不解气的话,办法多得是。孩子是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才能活下去。对孩子来说,被抛弃的恐惧与死亡恐惧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人世间的大恐怖。有些父母把哭泣的孩子独自锁在一个房间里,任凭里面哭得撕心裂肺;有些父母把孩子关在大门外,让黑暗和寒冷吞噬孩子内心爱的光芒。当门打开,父母得到了一个对自己服从听话的孩子,也失去了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

孝顺文化为父母打骂孩子、关小黑屋等方式赋予了正当合理性,这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伤害。当孩子把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内化到人格结构中,一个讨好者开始慢慢形成了:“我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周围的人都比我有力量,我想活下去,只有不断讨好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做一个乖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信念成为讨好者人格结构的基石,思维方式的原则,即使成年也改变不了他用这样的信念来看待世界。这些信念与死亡恐惧联系在一起,可以称之为元信念,所处级别高,能影响控制其他的大部分信念,因而很难自我察觉。

那么,讨好者“我对你这么好”的行为本身,是不求回报的吗?并不是。所有的讨好行为,背后都有一个隐藏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也要对我这么好”。因为讨好者并不能直接把自己的需要说出口,他不断采取用行动暗示的方式,拼命让对方明白。

讨好者的特质

1、极度敏感

讨好者特别擅长察觉社交中对方的需求,并随时准备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对方。这种超乎常人的细腻,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讨好者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即使是一些难以办到、非常过分的要求,他们也很难开口说不。他们努力践行“牺牲自己,奉献社会”的价值观。“社会”这样一个空洞的概念,落实到讨好者的实际上,就成了他日常接触到的社交对象。

讨好者很难发现自己的需求。如果你问他,想要什么,他常常回答,不知道。他似乎没有自己的需求。在他看来,自己的需求是一种原罪。只要提及,就要受到惩罚。

如果一个讨好者说“感到委屈”,实际上是一种进步。相比于对自己的需求麻木,“委屈”至少代表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并为自己需求的满足发出微弱的抗争。

2、特别害怕和别人起冲突

讨好者即使自己吃亏也不自觉的为别人的侵犯行为寻找理由开脱。他们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美满,世界和平”的氛围。这种氛围下,争执似乎消失了,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掩盖了现实中的利益纷争。讨好者乐于相信表面的和平,拒绝接受复杂多变的世界本质。

在讨好者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强烈的压制了他的个人意愿,迫使他从思想到行为都要服从父母,稍有有一点个人的见解都要遭受父母的打骂。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没有生存能力,父母是绝对的权威,要想活下去,只能依赖父母。

讨好者长大后,把父母的权威扩大到对外交往的行为模式中,任何与别人的争执都有可能让他联想到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惩罚,让他感觉到强烈的生存危机,死亡恐惧,所以他本能的避免和其他人发生争执。

实际上,你长大后,就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现在的你,比小时候有力量的多,离开谁都能活得下去。即使你从现在的工作中辞职,就去干苦力,洗盘子,搬水泥,总是能混到饭吃的,别提还有政府的帮助。

其他的成年人,也不是你的父母,他们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力量,至少当你拒绝他们的要求时,他们没有能力决定你的生死。

3、极度缺乏自信、安全感、价值感

讨好者的自我欣赏、自我激励对他来说遥不可及,他的价值感来源于他人的关注与肯定。为获得他人肯定,不断讨好对方,用对他人好的方式,来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好,是讨好者的社交生存策略。

太宰治在半自传小说《人间失格》中生动描写了这种心态。

他写道:“无论家里人对我说什么,我都从不还嘴顶撞。他们寥寥数语的责备,在我看来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使我近乎疯狂,哪里还谈得上以理相争呢?一旦别人说我什么,我就觉得对方说的对极了,都是我自己做错了,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种攻击,可内心却感到极度的恐惧。”

“于是,我琢磨出来的对策,就是扮演小丑。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我表面上虽然总是对别人笑脸相迎,实际上却是在心里拼尽全力,仿佛成败在此一举般汗流浃背的为他们服务。”

讨好者特别希望化身成一个王子或公主,居住在童话世界,每天受到无尽呵护,并有专人来询问他的需求。最好有一个贴身女佣,问都不用问,直接就能从脑波里读出主子需要什么。这样讨好者就避免了开口说需求这个最大的困难。

原生家庭对讨好者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炼己者提到,有两类父母特别容易培养讨好者。一类本身就是讨好者,他们言传身教,不断告诉孩子怎么通过讨好别人,获得生活下去的技巧。

他们要求孩子,牺牲自己的需求,满足别人的需求,是社交生活的头等原则。他们意识不到,孩子可以各有各的好。他们通过贬低自己的孩子,来抬高别人的孩子。

孩子的自尊、自我价值,就在这一次次的贬低中,泯灭成虚无。

另一类是控制型父母,这种家庭里,孩子必须为父母的的一切需求服务,一旦孩子拥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这些父母就会指责、批评、打骂孩子。

孩子逐渐变的胆小畏惧,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认为自己必须讨好父母,才能得到关怀,才能体现自己价值。当孩子长大后,这种讨好父母的模式就变成了讨好所有人的模式。

我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当我开始觉察自身,回过头去审视我的成长经历,发现我父母两种模式都兼备。

这比较惨,原生家庭对我的压制,是双倍的。

我父母对外是讨好型的,他们对于领导、同事、朋友等人提出的要求,很难开口说不,不管自己有多为难,总是答应下来。有些要求其实损害到了父母的利益,但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尽量去满足别人。

对内,则是控制型的。“当一个乖小孩”是父母对我的要求,听话、服从、孝顺是父母对我的命令。如果不听父母话,属于绝对的大逆不道。他们眼里,只有不孝顺的孩子,没有做错事的父母。

父母的要求,做不到怎么办?常态化是父亲抓住什么东西就拿什么打我,曾经打断过扫把、烧火棍,打弯过铁水管。母亲则是不断的责骂,唠叨,指责。父亲打累了就停手,母亲的指责能持续一两天。

相比于打骂,对一个孩子最严重的伤害是抛弃创伤。因为不想给我买一个小鹿,把六岁的我遗弃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小卖部,半小时后才回来找我,那时我已哭到抽搐。更多的时候是把我锁在大门外不理我,开始我还敲门,期待父母开门,得到的只有失望。绝望的我只能蜷缩在门口,把头埋在怀里,在悲伤无助中等待门打开的那一刻。

父母对外有多谦卑的讨好,对内就有多强的控制,对于他们,这是一种发泄。

不光是控制我,对于亲戚,父母的控制欲也很强。到我小姨家里去做客,一大半时间是在指责小姨不讲卫生,家里看起来脏兮兮的。姨父喜欢把脚放到自己家茶几上,我妈看不惯,直接要求姨父把脚拿下来。实际上,别人的家,别人的脚,别人的茶几,愿意怎么放就怎么放,父母对他们的控制,小姨一家很烦躁。

内和外的界限,在于亲疏关系的远近。越远的关系,越讨好;越近的关系,越控制。

父母在传递讨好的时候,也在家里传递与之匹配的抱怨。

他们在家里私下会议论,谁谁谁多么过分,借他们东西都几个月了,还不还,是不是忘了。我说去讨要时,他们又赶紧制止我,说千万别去,去了别人会说我们小气,万一别人没用完呢?

从他们的语气里,我能读出他们对外人的恐惧。

咨询师达芙妮提到:“在外人眼里,讨好型的家庭似乎与世无争,对外总是在示好。但是就像一个人一样,过度的讨好会引发人性的失衡。在讨好者家庭的内部,也会有更多的抱怨和负能量释放的方式。”

“除非发现这种模式的不合理,才会尝试去改变,不然的话,他们就会一直讨好下去,甚至把这种讨好模式传递给后代。”

现在,当我反思过去时,我并不怨恨父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给了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吃穿生活。心灵层面的教育,他们自身也很缺乏,更遑论对我的关怀。

反思是为了改变。只有跳出既有模式,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这一段过往,才能有所觉察并接纳所有不可改变的过去。

如何改变?

1、觉察

正如我在本文中对自身的分析,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很难开口拒绝别人,或者提出自己的要求对你来说很困难,你可能就属于讨好型人格。

你可以通过九型人格测试来对比验证。

如果你很难对别人说不,九型人格测试里第二项助人型人格特质得分又较高,在所有的九个人格特质得分中排名前三的话,你是讨好者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自己的助人型人格特质得分80分,在九种特质中排名第一。

说明一下,九型人格并无高低好坏之分,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九型人格的一种,测试得分只是帮助你验证对自己的判断。

讨好者是不能发展自身的,因为讨好者依赖满足他人的需要而活,这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讨好者不敢带着压力去面对自己的需求,他宁愿否认自己的需求,即使他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样某一天,当讨好者遇到挑战时,他可以告诉自己,并不是我做不到这些,只是我不想去做。

比如讨好者A的朋友B要上台演讲,很担心自己演讲出错。A想尽办法给B出主意,帮他分析怎么缓解紧张,手势怎么配合音乐,怎么取得高分,最终B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讨好者A是没有勇气登台演讲的,即使他知道所有的技巧。但因为有B的例子在前,A并不认为自己不行:B在我的指导下都能获奖,我亲自上还会差吗?我只是不想去罢了。

2、尊重你的需求

讨好者有一条错误的认知理念,他认为“我对你好,满足你说出口或未说出来的需求,你也应该对我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

现实中,讨好者的这条理念,常常遇到挫折。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讨好者一样,能敏锐的或自以为敏锐的发现别人的需求。例如指责者只关心自己,超理智者情感冷漠,对于讨好者的讨好行为,要不视作理所应当,要不视而不见。

讨好者得不到反馈,愈发用力讨好,并开始产生怨恨。

或许你只是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面对一名笑容满面的同事,享受下午悠闲阳光。你不知道的是,这名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同事,因为你对他的疏忽,在心底对你开始了咒骂。当然,他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

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只出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几个月大的婴儿,即使他还不能说话,母亲也能懂得他的需求,按时给他喂奶,温柔的给他陪伴。

成年人的奶,要自己去找。成年人世界的第一原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没有人有义务在意你的需求,特别是你还没有说出口的需求。

成年人需要爱,首先你要说出来。你有需求,你也要勇敢表达。还等着其他成年人来主动给你喂奶,不可能。

但这不代表,你的需求不重要。你的需求很重要,特别重要,因为正是需求,推动着你去努力生活。

你的需求很正当,特别正当,正当到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需求寻找理由。因为你的需求,本就是生而为人的权利。

你饿了,你就吃,不需要理由;你困了,你就睡,不需要解释;你性冲动了,就自慰, 不需要别人同意。

只要为自己的需求划好范围,不影响他人,不违反法律,你的需求,本身就是神圣的。

因为,你的需求,是你真实自我的声音。

尊重你的需求,就是尊重你的真实自我;牺牲自己的需求,就是在杀死真实的自己。

3、充实内在价值

讨好者以为,通过讨好行为,别人会认可他的价值。事实上,纯粹的讨好行为,在被讨好者眼中,一文不值。

人们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对他人影响的程度。一位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闭门不出,日夜耕读,个人的思想境界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某一日,他死了,因为没留下只言片语,也没人认识他,死了就死了,对这个世界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影响,也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苹果的前CEO乔布斯,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世人带来了IPONE,IPAD等划时代的产品,并通过这些产品,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他即使死去,仍然在通过留下的理念和产品在影响这个世界。

两者相比较,乔布斯无疑更有价值。

价值的定义决定了其产生的方式,只能来自于他人对自我创造性的认可,越多的人认可这种创造性,价值也就越大。反过来满足别人需求的讨好行为,并不产生任何价值。

讨好者欠缺的,正是这种创造性。越是对他人卑躬屈膝的讨好,越是凸显了缺少创造性的空虚。讨好者通过讨好行为获得的关注,只是一种虚幻的镜花水月。别人根本不会在乎你卑微的讨好,退一步讲,即使在意了你的付出,因为获得方式的廉价,也根本不会珍惜。

潜藏在讨好者意识深处的,是缺乏创造性的焦虑。这是一种生存焦虑,伴随整个人生,影响巨大深远。讨好者的讨好行为,是缓建这种焦虑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犹如隔靴搔痒,并没有什么卵用。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是失败的风险。讨好者一直在试图逃避自己的责任,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是讨好者的思维模式痛点所在。

要改变讨好型人格,归根结底要发展自己的创造性。你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暂停你的讨好行为,集中精力做一些成绩出来。

在这个阶段,我选择的方式是写作。我的一篇文章,被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点赞并转发,还有一个同学在后台留言对我说,那篇文章是你的写的啊?真不敢相信。这个经历使我明白,停止讨好行为并不会损失什么,相反,用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获得别人更好的关注。

假设你衣着体面,在一条狭窄的乡村小路上,遇到一个挑着大粪的农民,他为你让了路,你捏着鼻子嫌弃的通过,或许还抱怨运气不好。而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农民是专注种植橙子的企业家,年收入上千万,你可能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天啊,千万富翁主动为我让了路。

同样是让路,内在的价值决定了行为的含金量不同。

所以,停止你廉价的讨好行为吧,你要明白,重要的是去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走上真实自我的探索之路,成为自己的英雄。

这些,也是我正在做的。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医疗科技|白癜风脐疫磁波促药 保肝护肾让良药不再苦口

医疗科技|白癜风脐疫磁波促药 保肝护肾让良药不

中医药是中国璀璨的文化明珠,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环保,经济、副作用小,对某些疾病有化学药无法达到的特殊疗效等优势,...更多

2017-12-28 10:23:00
4个易被忽略的衰老信号  运动后心跳过快

4个易被忽略的衰老信号 运动后心跳过快

重庆晨报记者询问多个科室的专家,得出了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衰老信号。  1 大脚骨有些人大脚趾根部向 更多

2017-07-15 08:44:09
如何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蔬菜水果

如何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蔬菜水果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出自汉代学者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根本在于气机升降正常,而 更多

2017-07-15 08:44:09
饭后散步走不利健康 或诱发消化不良

饭后散步走不利健康 或诱发消化不良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让不少人相信饭后散步对身体有益,那么,饭后散步到底好不好?怎么散 更多

2017-07-15 08:44:09
保持12个习惯远离癌症 每天喝6杯水

保持12个习惯远离癌症 每天喝6杯水

每个人都可能得癌,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而这种外因,往往 更多

2017-07-15 08:44:09
男人性病的早期症状:尿路出现症状

男人性病的早期症状:尿路出现症状

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身异常,怀疑是不是得了男性性病,男性性病的早期症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可能出 更多

2017-07-12 08:47:05
健脾化湿吃什么好 生姜能解表化湿

健脾化湿吃什么好 生姜能解表化湿

体内湿气的运化,要依靠脾来进行,因此,健脾化湿的食物都在可选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此外 更多

2017-07-12 08:47:05
肝脏呼救五大信号 容易喝醉鼻头发红

肝脏呼救五大信号 容易喝醉鼻头发红

肝脏呼救五大信号一、肝脏“呼救”五大征兆征兆1、容易喝醉有些人,平时酒量很大,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 更多

2017-07-12 08:47:05
致癌物分四个等级 致癌食物认识误区

致癌物分四个等级 致癌食物认识误区

一级致癌物有哪些牛奶致癌、草莓致癌、方便面致癌……每隔一阵子,类似的传言就跳出来拨动人们本就紧绷的神 更多

2017-07-12 08:47:05
研究表明:胳膊粗的人更健康 寿命更长

研究表明:胳膊粗的人更健康 寿命更长

有些女性常为自己手臂粗困扰不已,然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发现,上臂 更多

2017-07-11 08:48:56
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