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保健 > 保养用品 >

“买买买“是一种心理疾病

发布时间:2017-02-21 13:50:09

谷君知道,大家刚刚度过充实的一夜。

燃烧钱包,坐等快递,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愉快的事情呢。不过不得不提醒大家,是时候该想想怎么向老公/老婆/爹妈/亲朋好友解释缩水的账户余额了。为此谷君特地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有关购物的知识,各位吵架时请尽量引用,以保证科学严谨性。

“老公,我病了”

装病是一种经典的推卸责任方法,不过在使用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买买买”是一种心理疾病,叫做强迫性购买症,英文名为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简称CBD。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的诊断手册DSM-IV-TR中,将强迫性购物归结为“冲动控制障碍”(Disorders of Impulse Control)的一种。

怎样才算是一名标准的强迫性购买症患者呢?

据科通社报道,此病通常会表现出下列症状,请各位逐一自查:

●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购物时,根本不会去思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购买的必要性;

●习惯通过购物的方式去安慰自己、奖励自己,以获得满足;

●与购物情境相关的刺激就很容易产生无法控制的购买欲望;

●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跟亲人朋友撒谎;

●很多购买的东西几乎都没有用过;

●每次买完以后内心都有后悔、内疚等痛苦的体验,但依然还是无法停止购物行为;

●因购物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方面的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强迫性购买症有三个核心特征:强烈的购买冲动,无法控制的购买行为,购买行为对其人际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发现自己满足这些特征,应该引起重视。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强迫性购买症找上门呢?

1、女性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受体,但血清素制造不足,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因此格外需要借助的外部的刺激来感到快乐。购物、吃甜食等这类行为就可以提供这种刺激。在传统习惯中,女性的身份与购物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导致女性更容易产生强迫性购物倾向的因素。(败家老娘们儿的说法还是有依据的……)

2、年轻人

相对于年长者,年轻人更容易产生强迫性购物倾向。在法国、德国和美国,强迫购物者的平均年龄比普通购物者低8-11岁。年轻人抵抗广告刺激的能力较弱,缺乏控制消费习惯的能力。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

3、父母有强迫性购物倾向的人

父母的强迫性购物倾向与子女的强迫性购物倾向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热衷购物的父母往往会习惯于通过物质来对孩子进行奖赏,或是补偿无法陪伴孩子的遗憾。这样的经历很容易是孩子从幼年就习得这种替代性的安慰,长大后患上强迫性购物症的概率也会更高。

“买买买”有药可治吗?还真有!

大脑神经元

这种药叫做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常常被用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它精神疾病。其治疗原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突触细胞对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再吸收,从而增加细胞外可以和突触后受体结合的血清素水平。从而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此外,心理疏导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怎样关爱强迫性购物症患者呢?

1、把她/他喂饱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2015年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饥饿除了会加深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也会促使人们购买更多的东西。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批刚完成购物(非食品)的消费者。结果发现,饿着肚子逛街的消费者比吃饱的消费者多花了64%的钱。在饥饿的情况下,人们会关注与获取食物相关的概念,这有可能会启动大脑中所有和获取有关的概念,从而增强我们获取其他物品的愿望。正在减肥节食的朋友们,想要保住钱包就别再饿着肚子逛街啦。

2、使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

要拒绝“剁手”,首先需要管好自己的钱包。不如主动地学习理财知识,定期将自己的收入放进理财产品中,每天查看赚得的利息。逐渐培养对金额增加的敏感性。久而久之,每天看着账户余额增加所带来的快乐就会取代剁手的快乐。当然,也不能太过克扣自己的花销,走到另一个极度守财的极端也是病态的。

3、运动和倾诉

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上班族平时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对于这类人而言,购物是一种分散注意力、释放压力的方式。下班顺道去商场血拼一番,好像感觉工作的疲劳都一扫而空了。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释放压力,当购物带来的快乐消退之后,焦虑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久而久之就会使人陷入焦虑自责和疯狂购物的狂热中。对于这类人,可以通过运动和倾诉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通过买买买来逃避现实不能解决问题,提高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才是最积极的方式。

最后,谷君觉得,假如只是偶尔贪心多下了几个单,也不必太过焦虑。在合理价格范围内还是应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毕竟不是每一次的剁手都会使你追悔莫及。

再说,你们这些能憋到双十一打折才剁手的家伙,依我看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精彩推送

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