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分类:
首页 >养生小常识 >

小儿扁桃体切除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7-01-17 10:04:48

小儿扁桃体切除后遗症

从免疫理论看,扁桃体确实很有用。但是从治疗角度看,若扁桃体有严重感染,反复发炎,影响咽鼓管功能,使听力受影响;或形成细菌藏匿的病灶,导致反复发作的关节炎、风湿病、哮喘等疾病,特别是多年不愈的牛皮鲜。这时,扁桃体对身体健康不但无益,还给人体带来更多痛苦,那就应该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从免疫的观点来看,小孩子不应随便将扁桃体摘除。因为切除后可能会影响局部的免疫反应,降低身体抗感染的能力,身体其他部位的扁桃体例如舌扁桃体、咽侧索、腺样体等会反应性增生,导致咽喉不适,因此必须慎重。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人,妨碍呼吸和吞咽,引起风湿及肾炎等疾病时,应及时切除。一般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应在四岁以后进行,而且要等炎症消退后两周至三周切除比较适宜。但若发作过于频繁,不能久等,可考虑在发作消退后数天施行手术。

哪些原因导致小儿扁桃体发炎

与成人相比婴儿鼻咽及咽部相对狭小,而且位置较垂直,鼻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其发育因年龄有所不同。咽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扁桃体,在新生儿时期多藏于咽部的腭弓之间,腺窝及血管均不发达,到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长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而1岁以下婴儿则很少见。

乙型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近年来,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的病例。

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虚而入”侵入体内,或于此时因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CO)等均可为诱因。

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平时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减低,容易发生扁桃体炎,特别是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低下,就更容易患急性扁桃体炎。

精彩推送

推荐

99118